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報告,伊波拉症狀通常在接觸後8到10天內出現;然而,症狀可能在感染後兩天至長達三週才出現。
極度疲勞往往是第一個也是最突出的症狀。其他症狀包括:
-
腹瀉
-
發熱
-
頭痛
-
肌肉疼痛
-
肚子疼
-
不明原因的出血或瘀傷
-
嘔吐
如果你與被診斷患有伊波拉病毒的人接觸或提供護理或處理受感染的動物並有任何症狀,你應該立即尋求醫療救助。
伊波拉病毒屬於病毒科,科學家們也將其稱為絲狀病毒科Filoviridae。這些病毒類型會引起出血熱或體內外的大量出血。它伴隨著嚴重的高燒。伊波拉病毒可進一步劃分為亞型,這些亞型以其被識別的位置命名。這些包括:
-
本迪布焦
-
里斯頓
-
蘇丹
-
TaïForest(以前稱為象牙海岸)
-
扎伊爾
伊波拉病毒可能起源於非洲果蝠。這種病毒被稱為人畜共患病毒,因為它是從動物傳播給人類的。人類也可以將病毒相互轉移。以下動物可傳播病毒:
由於人們可能處理這些受感染的動物,病毒可以通過動物的血液和體液傳播。
「風險因素與傳播」
與其他類型的病毒不同,伊波拉病毒無法通過空氣或僅通過觸摸傳播。你必須與擁有它的人的體液直接接觸。病毒可通過以下方式傳播:
這些體液都可攜帶伊波拉病毒。傳播可以通過眼睛、鼻子、嘴巴、破損的皮膚或性接觸發生。醫療人員特別容易感染伊波拉病毒,因為他們經常處理血液和體液。
其他風險因素包括:
-
暴露於受感染的物體,如針頭
-
與感染動物的相互作用
-
參加死於伊波拉病毒的人的埋葬儀式
-
前往最近爆發疫情的地區
伊波拉的早期症狀可以密切模仿其他疾病,如流感、瘧疾和傷寒。
驗血可以識別伊波拉病毒的抗體。 這些也可能揭示:
-
白細胞計數異常低或高
-
低血小板計數
-
肝酶升高
-
凝血因子水平異常
除了驗血之外,醫生還會考慮患者社區中的其他人是否有風險。
由於伊波拉病毒可能在接觸後三週內發作,任何可能接觸過的人都可能會經歷相同時間段的潛伏期。 如果在21天內沒有出現任何症狀,則排除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目前沒有治癒方法或疫苗。相反,採取措施使人盡可能舒適。支持性護理措施可能包括:
-
給予藥物維持血壓
-
管理電解質平衡
-
如果需要,提供額外的氧氣
-
提供靜脈內和/或口服液以防止脫水
-
治療共存感染
-
防止其他感染發生
-
如果需要,給予輸血
人們的免疫系統對伊波拉的反應不同。雖然有些人可能從病毒中恢復而沒有併發症,但其他人可能會產生殘餘影響。這些揮之不去的影響可能包括:
-
關節問題
-
脫髮
-
極度虛弱和疲勞
-
譫妄
-
肝臟和眼睛的炎症
-
黃疸
這種併發症可持續數周至數月。病毒的其他併發症可能是致命的,包括:
個人可以採取一些預防措施來預防伊波拉病毒。這些步驟包括:
-
避免接觸血液和體液
-
練習仔細的手部衛生,包括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
避免參與涉及處理死於伊波拉病毒的人的屍體的埋葬儀式
-
穿著防護服進入野生動物園
-
避免有機會傳播伊波拉病毒的物品(包括衣服、床上用品、針頭或醫療設備)
醫護人員和實驗室技術人員也必須採取預防措施。這包括在與受感染者或其財物接觸時,將人與伊波拉隔離並穿著防護服、手套、口罩和護目鏡。
處理這些保護衣物對於預防感染也是至關重要的。清潔人員應使用漂白劑溶液清潔可能與伊波拉病毒接觸的地板和表面。
正在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幫助預防未來的爆發。截至2015年4月,世界衛生組織的可靠來源(WHO)報告稱正在測試兩種可能的人體安全性疫苗。
感染伊波拉病毒的人的平均死亡率為50%。某些病毒株比其他病毒株更致命。診斷感染越早,感染患者的前景就越好。
伊波拉倖存者有大約10年的病毒抗體。這不意味著一旦你感染了病毒,你就一定能免疫感染。在接種疫苗之前,必須警惕以避免伊波拉病毒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