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體牙周病

相關分類 :

 

植體周圍疾病是一種會令牙植體附近的牙齦組織發炎的疾病。與天然牙齒相似,細菌可以在牙齦線下方的植體底部積聚。隨著時間的推移,細菌會刺激牙齦組織,使其發炎並損壞,如果不及早發現,會導致植體下方的骨骼結構被侵蝕。

植體牙周病的典型病徵和症狀包括:

  • 沿顱骨垂直破壞的放射學證據:缺損通常是碟形的,並且發生在牙植體固定裝置的頂端骨整合部分。
  • 垂直骨破壞使形成囊袋
  • 牙齦發紅變軟
  • 觸碰或刷牙時牙齦會出血和流膿
  • 牙植體周圍組織可能會腫脹和增生
  • 疼痛:這是不尋常的特徵,如果存在,通常與急性感染有關。

「細菌感染」

細菌感染是牙植體損壞的最主要原因。導致植體牙周病的細菌與導致牙周病的細菌很相似。最常見的相關細菌是革蘭氏陰性厭氧菌,如中間普氏菌、牙齦卟啉單胞菌、放線桿菌、連翹殼菌、密螺旋體、普氏菌、消化鏈球菌和核梭桿菌。健康的植體周圍組織是一種生物屏障,它們阻隔導致植體牙周病的細菌。如果屏障受破壞,細菌會直接入侵到骨骼,導致其被快速破壞。

 

牙植體問題」

導致植體牙周病的重要因素:

  • 牙植體受過度的應力

  • 不良的植體設計

  • 當非貴金屬結構連接到鈦植體時發生的腐蝕

 

「風險因素」

發生植體牙周病的其他風險因素包括:

  • 以前的牙周病診斷

  • 不良的牙菌膜護理

  • 吸煙

  • 糖尿病

  • 骨質疏鬆症

  • 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放射治療和化療

 

「植體牙周病的類別」

植體牙周病分成兩類:

  • 植體牙周黏膜炎:是僅在牙植體的軟組織周圍發現牙齦炎症,沒有骨流失的跡象。一般來說,植體牙周黏膜炎是植體牙周病的前兆。有證據表明植體牙周黏膜炎可以成功治療,如果及早發現則可逆轉。

  • 植體牙周炎:軟組織附近會發現牙齦炎症,而支撐牙植體的骨骼有被侵蝕。植體牙周炎通常需要手術治療。

通過幾種臨床症狀的檢測,植體周圍炎可在早期診斷出來,包括角化組織的顏色變化、出血檢查、等於或大於4毫米的口袋深度、化膿和放射學顯示牙槽骨高度損失等於或大於2毫米。

 

造影技術通常被用作診斷的標準,然而,只有在骨質流失超過30%時,才能在造影照片中明顥地出現,因此,早期的檢測會較困難。此外,探針探測到深度是另一個重要標準。深度大於5毫米並且探查時出血的口袋,也是植體周圍炎的指標。

通過幾種臨床症狀的檢測,植體牙周病可在早期診斷出來,包括:

  • 角化組織的顏色變化

  • 使用探針探測時出血

  • 囊袋深度達4毫米或以上

  • 化膿

  • 放射學影像顯示牙槽骨高度損失2毫米或以上

 

放射學造影技術通常被用作診斷的標準,然而,只有在骨質流失超過30%時,才能在造影照片中明顯地出現,因此早期的檢測會較困難。此外,探針探測過程中施加的力度是另一個重要標準。深度大於5毫米的囊袋並且於探查時出血,也是植體牙周病的指標。

如果確診為植體牙周病,治療將取決於骨流失量和對植體的外觀影響。非手術療法可減少局部炎症和感染,但不能解決潛在的骨缺損。要成功逆轉植體牙周病取決於骨再生。

 

「非手術治療」

  • 消除生物膜如果骨質流失處於初期階段,治療旨在消除牙植體表面的生物膜。

  • 抗菌消除生物膜的同時,增加對牙植體範圍的消毒和提供抗生素。

 

「手術治療」

如果骨流失很嚴重或在初期治療後骨流失仍然持續,則有必要進行手術清除因慢性感染而變得柔軟的牙齦組織,並對牙植體表面進行消毒,最後對失去的骨質部份採取骨再生技術。然而,由於在牙植體的表面上沒有牙骨質並且與骨中的骨髓間隙相通的牙周膜也沒有,這使過程變得複雜。

 

  • 建立手術通道:與自然牙齒周圍的骨骼再生一樣,成功進行骨骼再生的第一步是對受影響部位進行有效清潔淨化,即建立手術通道,然後去除肉芽組織、牙結石和生物膜。

  • 牙植體成形術:去除微小和粗糙的牙植體表面也已被評估為一種實現對牙植體表面進行絕對淨化的方法。然而,與手術相關的併發症,例如熱力產生、牙植體材料沉積在手術區域、牙植體表面的損壞以及牙植體結構的減弱,似乎對預後產生負面影響。

植體牙周病的併發症:

  • 範圍從輕微的軟組織炎症到明顯的進行性骨流失

  • 植體牙周黏膜炎:這是一種類似於牙齦炎的疾病,影響到牙植體周圍區域的軟組織,而植體牙周病是牙植體周圍軟組織的炎性過程,伴有超過正常生理機能重塑的骨質流失。由於接受種牙治療的患者中有四分之一可能會在整個牙植體的生命週期中出現嚴重程度不同的植體牙周病跡象。

預防植體牙周病的措施包括:

  • 適當的個人清潔你必需持續地做好日常清潔。特別是在植牙手術後的幾天內,你必須非常小心地根據醫生指示去協助傷口癒合。這會防止細菌進入植牙的新傷口部位,避免細菌對傷口造成嚴重破壞。一旦你的牙植體癒合,每天刷牙兩次,並且每晚正確使用牙線可防止細菌沉澱和發展成引起炎症的牙菌膜。

  • 深度探測檢查你必須每年向牙醫進行兩次預約檢查,以確保牙植體部位發生植體牙周黏膜炎或植體牙周病的風險不會增加。

  • 專業的牙菌膜清除:每年預約牙醫作專業的洗牙護理。

植體牙周病通常不會引起疼痛,患者可能不知道他們的牙植體周圍有炎症或感染發生。作為全面的牙齒護理一部分,必須定期監測牙植體。定期的牙科診斷檢查和良好的牙植體護理,可保護並確保牙植體健康。

 

牙植體的優勢是它的功能就像你的天然牙齒一樣。缺點是它們能可能會像天然牙齒一樣患病。通過適當的口腔健康護理,你的牙植體可以使用一生。

相關文章

植牙後沒做好這件事 小心再次缺牙

隨着科技的發展,不少人選擇以人工植牙來修復牙齒,但若處理不當,便會有機會引致植體牙周炎。植體牙周炎的初期症狀較不明顯,若患者忽略初期症狀,當病情加重時,便會令植牙後的牙齒再次出現問題。以下是《台灣好新聞》的一則報道,內容講述植體牙周炎的成因及預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