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症

乳糖耐性不良也稱乳糖不耐症。乳糖是一種比較大的分子,因此必須以小腸粘膜所分泌的乳糖脢,將乳糖分解才能被人體吸收。而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即是體內沒有產生分解乳糖的乳糖酶,或是製造量不足,因此產生乳糖消化或吸收不良的現象,且乳糖會被大腸中的細菌當作養分,分解發酵後產生大量額外的氣體、水和酸,引起種種症狀。

造成乳糖不耐症的原因包括較少見的先天性乳糖酵素缺乏,患者在嬰兒時期一被餵食牛奶即產生症狀,若未即時治療可能造成營養不良;而原發性不足主要是基因的因素,乳糖酵素的生成在三歲之後逐漸減少,因此嬰兒時期雖然沒有問題,但長大後卻會因為喝牛奶而腹瀉;次發性不足則是因為小腸絨毛受損使得乳糖酵素不足。

乳糖不耐症患者在進食牛奶或者奶製品之後,腸道細菌發酵分解所產生的大量氣體會造成腹脹、放屁,而過量的乳糖還會升高腸道內部的滲透壓,阻止對水分的吸收而導致腹瀉。其他症狀包括噁心、腹痛等腸胃不適,不過症狀的程度和進食量也有關係。

目前並沒有特殊方式可以治療乳糖不耐症,因此在進食上患者須注意避開除了牛奶之外也含有高乳糖的食品,若要飲用牛奶可以採取少量多次或者搭配其他食物一起食用的方式。另外可以從優酪乳中補充需要的鈣質。

相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