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帕病毒感染

相關分類 :

 

尼帕病毒(NiV)是一種人畜共患病毒(它從動物傳播給人類),也可以通過受污染的食物或直接傳染給人。在受感染的人群中,它會導致一系列疾病,從無症狀(亞臨床)感染到急性呼吸道疾病和致命性腦炎。該病毒還可以在豬等動物身上引起嚴重疾病,給農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雖然尼帕病毒在亞洲僅引起少數已知的爆發,但它會感染多種動物,並導致人類嚴重疾病和死亡,使其成為公共衛生問題。

 

「過去的爆發」

尼帕病毒於1999年在馬來西亞的養豬戶爆發時首次被認可。自1999年以來,馬來西亞沒有新的疫情報告。

 

它在2001年也在孟加拉國得到承認,此後該國幾乎每年都爆發疫情。印度東部也定期發現這種疾病。

 

其他地區可能有感染的風險,因為在已知的天然水庫(翼龍蝙蝠物種)和其他一些蝙蝠物種中發現了病毒的證據,包括柬埔寨、加納、印度尼西亞、馬達加斯加、菲律賓和泰國。

 

「傳播」

在馬來西亞首次受到影響的新加坡爆發疫情期間,大多數人類感染是由於直接接觸病豬或其受污染的組織造成的。傳播被認為是通過無保護地暴露於豬的分泌物或未受保護的與病畜組織接觸而發生的。

 

在隨後的孟加拉國和印度爆發中,受感染果蝠尿液或唾液污染的水果或水果產品(如生棗椰子汁)的食用是最可能的感染源。目前還沒有關於體液或包括水果在內的環境中病毒持久性的研究。

 

據報導,感染患者的家庭和護理人員也發現了尼帕病毒的人際傳播。在孟加拉國和印度的後期爆發期間,尼帕病毒通過與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密切接觸直接從人與人之間傳播。2001年,在印度西里古里,衛生保健機構也報告了該病毒的傳播,75%的病例發生在醫院工作人員或訪客中。從2001年到2008年,孟加拉國報告的病例中約有一半是由於通過向感染患者提供護理而進行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參考2001至2018年世衛組織東南亞區域尼帕或尼帕樣病毒性腦炎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人類感染的範圍從無症狀感染到急性呼吸道感染(輕度、重度)和致命性腦炎。

 

受感染的人最初會出現症狀,包括:

  • 發燒

  • 頭痛

  • 肌痛(肌肉疼痛)

  • 嘔吐和喉嚨痛

 

這之後可能出現:

  • 頭暈

  • 嗜睡

  • 意識改變

  • 表明急性腦炎的神經系統症狀

 

有些人還經歷非典型肺炎和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包括急性呼吸窘迫。在嚴重的情況下發生腦炎和癲癇發作,在24至48小時內進展為昏迷。

 

潛伏期(從感染到症狀發作的間隔)被認為是4至14天。然而,據報導,潛伏期長達45天。

 

大多數在急性腦炎中存活的人完全康復,但倖存者報告了長期神經系統疾病。大約20%的患者留下了殘餘的神經系統後果,如癲癇發作和人格改變。少數隨後復發的人復發或發展為遲發性腦炎。

尼帕病毒感染的初始症狀和病徵是非特異性的,並且在出現時通常不懷疑診斷。這可能會妨礙準確的診斷,並在疫情檢測、有效和及時的感染控制措施以及疫情應對活動中帶來挑戰。

 

此外,臨床樣品採集的質量、數量、類型、時間以及將樣品轉移到實驗室所需的時間都會影響實驗室結果的準確性。

 

尼帕病毒感染可以在疾病的急性期和恢復期診斷出臨床病史。使用的主要測試是來自體液的實時聚合酶鍊式反應(RT-PCR)和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的抗體檢測。

 

使用的其他測試包括聚合酶鏈反應(PCR)測定和通過細胞培養的病毒分離。

 

病死率估計為40%至75%。根據當地流行病學監測和臨床管理的能力,這一比率可能因爆發而異。

目前沒有針對尼帕病毒感染的藥物或疫苗,儘管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尼帕確定為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與開發藍圖的優先疾病。 

 

建議進行強化支持治療,以治療嚴重的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併發症。

 

「天然源頭:果蝠」

Pteropodidae科的果蝠 - 特別是屬於Pteropus屬的物種 - 是尼帕病毒的天然宿主。果蝠中沒有明顯的疾病。

 

假設亨尼巴病毒屬(包括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的地理分佈與Pteropus類別的地理分佈重疊。來自澳大利亞、孟加拉國、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泰國和東帝汶的翼龍蝙蝠感染尼帕病毒的證據加強了這一假設。

 

Eidolon屬(Pteropodidae)的非洲果蝠被發現對尼帕和亨尼巴病毒的抗體呈陽性,表明這些病毒可能存在於非洲Pteropodidae蝙蝠的地理分佈中。

 

「家養動物的尼帕病毒」

1999年馬來西亞爆發疫情期間首次報導了豬和其他家畜(如馬、山羊、綿羊、貓和狗)中尼帕病毒的爆發。

 

該病毒在豬中具有高度傳染性。 豬在孵化期間具有傳染性,持續4到14天。

 

受感染的豬不會出現任何症狀,但有些會出現急性發熱疾病、呼吸困難以及神經系統症狀,如顫抖、抽搐和肌肉痙攣。一般來說,除了幼豬外,死亡率很低。這些症狀與豬的其他呼吸道和神經系統疾病沒有顯著差異。如果豬也有異常的吠叫咳或者存在人類腦炎病例,則應懷疑尼帕病毒。

 

有關Nipah動物的更多信息,請參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尼帕網頁和尼帕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網頁。

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諸如肺炎、癲癇發作、腦炎、昏迷甚至死亡的併發症。 病死率約為40%至75%。

「控制豬的尼帕病毒」

目前,沒有針對尼帕病毒的疫苗。根據1999年尼帕爆發涉及養豬場的經驗,對具有適當洗滌劑的養豬場進行常規徹底的清潔和消毒可能有效預防感染。

 

如果懷疑爆發,應立即隔離動物房舍。為了降低傳染給人們的風險,可能需要殺死受感染的動物,並密切監督屍體的埋葬或焚燒。限製或禁止動物從受感染的農場遷移到其他地區可以減少疾病的傳播。

 

由於尼帕病毒爆發涉及豬和/或果蝠,建立動物健康/野生動物監測系統,使用One Health方法,檢測尼帕病例對於為獸醫和人類公共衛生當局提供早期預警至關重要。

 

「降低人們感染的風險」

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減少或預防人類感染的唯一方法是提高對風險因素的認識,並教育人們採取措施減少接觸尼帕病毒。

 

公共衛生教育信息應側重於:

 

  • 降低蝙蝠到人的傳播風險:防止傳播的努力應該首先集中在減少蝙蝠進入棗椰樹汁和其他新鮮食品的途徑。使用保護性覆蓋物(例如竹子樹液裙)使蝙蝠遠離樹液收集點可能會有所幫助。新鮮採集的椰棗汁應煮沸,水果應徹底清洗並去皮後再食用。應丟棄帶有蝙蝠咬傷跡象的水果。

 

  • 降低動物與人之間傳播的風險:在處理患病動物或其組織時,以及在屠宰和撲殺過程中,應穿戴手套和其他防護服。人們應該盡可能避免與受感染的豬接觸。在流行地區,在建立新的養豬場時,應考慮在該地區存在果蝠,一般情況下,豬飼料和豬棚應盡可能防止蝙蝠。

 

  • 降低人與人之間傳播的風險:應避免與尼帕病毒感染的人保持密切的無保護身體接觸。在照顧或探望病人後,應定期洗手。

照顧疑似或確診感染患者或處理標本的衛生保健工作者應始終採取標準的感染控制預防措施。據報導,人與人之間的傳播,特別是在衛生保健機構中,除標準預防措施外,還應使用接觸和液滴預防措施。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採取空降預防措施。

 

從懷疑尼帕病毒感染的人和動物身上取樣的樣本應由經過適當裝備的實驗室工作的訓練有素的工作人員處理。

 

「世界衛生組織回應」

世界衛生組織正在為受影響和處於風險的國家提供技術指導,幫助他們管理尼帕病毒的爆發以及指導如何防止其發生。

 

通過徹底清洗並在食用前將其去皮,可以防止被感染的果蝠尿液或唾液污染的水果或水果產品(如生棗椰子汁)進行國際傳播的風險。應丟棄有蝙蝠叮咬跡象的水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