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相關分類 :

心血管疾病涉及血管和/或心臟。心血管或循環系統為身體提供血液。它由心臟、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組成。

 

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有幾種類型,但治療、症狀和預防方法往往差不多。

 

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心血管疾病。症狀會有所不同,具體取決於患者的疾病類型。

然而,潛在心血管問題的典型症狀包括:

  • 胸部疼痛或壓力,可能表明心絞痛
  • 手臂、左肩、肘部、下頜或背部疼痛或不適
  • 呼吸急促困難
  • 噁心和疲勞
  • 頭暈或微弱
  • 冷汗

這些是最常見的症狀,但視乎病情和個人身體狀況會有不同

 

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包括

  • 動脈粥樣硬化
  • 有脂肪沉積物積聚在動脈中

 

循環系統的損害也可能是由於

  • 糖尿病
  • 病毒
  • 炎症:如心肌炎。
  • 天生的結構性問題(先天性心臟病)
  • 高血壓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和結果。

 

在最初幾週,醫生可能會進行多項測試。這些測試有助於醫生確定導致中風或心臟病發作的原因,以及造成的損傷程度。一些測試能監測進展以確定治療是否有效。

 

治療將取決於患者的病情類型。

選項包括:

  • 改變生活方式如體重控制、運動、戒煙和飲食改變
  • 藥物例如降低LDL膽固醇
  • 手術如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
  • 心臟康復包括運動和生活方式方面的諮詢

 

治療旨在:

  • 緩解症狀
  • 降低病情反發作或惡化的風險
  • 預防併發症

根據病情,治療還可以旨在穩定心律減少血管阻塞,並擴大動脈,以實現更好的血液流動。

 

潛在的併發症取決於受影響的身體部位

  • 心臟:心絞痛梗塞(心臟病發作)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 :中風(癱瘓、失語、頭暈)
  • 下半身:走路時疼痛(跛行)壞疽截肢

 

大多數的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預防的。通過以下方式解決風險因素非常重要:

  • 酒和
  • 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 減少鹽的攝入量
  • 避免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兒童

 

童年時期的不良習慣不會導致心血管疾病但它們可能會導致持續到成年期的問題積累,從而導致生命後期出現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更大。

吃大量鹽的兒童在成年後患高血壓、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要高得多。家長應密切關注孩子進食的飽和脂肪和糖的含量。

 

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風險因素包括:

  • 高血壓
  • 放射治療
  • 睡眠不足
  • 高血脂
  • 糖尿病
  • 高脂肪飲食結合碳水化合物
  • 缺乏身體活動
  • 太多
  • 壓力
  • 空氣污染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肺功能降低

 

有一種心血管險因素的人通常同時患有一兩個病症。例如,肥胖症的人通常患有高血壓高血膽固醇和2型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最常見的險因素是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

 

心血管疾病 - 自理保健

相關文章

那些運動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

心血管疾病患者運動最好是有氧運動、肌力強化運動和伸展運動。

Dr.東:肥仔長大後即使變瘦 心血管疾病風險仍高兩成

心血管疾病是一種循環系統疾病,亦最常見的死因之一。此病包含許多種疾病,最常見的是冠心病和腦中風。有研究指出小時候超重,長大後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更高。故此,小朋友應該自小培養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防患於未然。以下是一則《東方日報》的報導,講述了有關心血管疾病的成因/症狀/預防方法/治療方法等。

消融術改善心房顫動 避免中風

患有心房顫動十分危險,病發時能瞬間引起血管擠塞,隨時引發多種併發症。但只要及早診治,識別病情,便能通過多種治療方法改善病情。以下是一則《am730》的報導,講述了有關心房顫動的症狀及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