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臨床表現多樣,輕度脂肪肝的症状包括:有些人僅有疲乏感,而多數脂肪肝患者較胖,故更難發現輕微的症状。中重度脂肪肝有類似慢性肝炎的表現,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噁心、嘔吐、體重減輕、肝區或右上腹隱痛等。
非酒精性脂肪肝通常不會引起任何病徵和症狀。
如果有,它們可能包括: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晚期瘢痕形成)的可能症狀和病徵包括:
- 腹部腫脹(腹水)
- 皮膚表面下方的血管擴大
- 男性乳房擴大
- 脾臟擴大
- 紅色的手掌
- 皮膚和眼睛發黃(黃疸)
專家們並不確切地知道為什麼有些人會在肝臟中積聚脂肪而其他人卻沒有。類似地,對於為什麼一些脂肪肝發展為進展為肝硬化的炎症的理解有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都與以下因素有關:
- 超重或肥胖
- 胰島素抵抗:你的細胞不響應激素胰島素攝取糖
- 高血糖:表明前驅糖尿病或實際的2型糖尿病
- 血液中含有高水平的脂肪:特別是甘油三酯
- 這些綜合的健康問題似乎促進了肝臟中脂肪的沉積: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多餘的脂肪對肝細胞起毒素作用,導致肝臟炎症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這可能導致肝臟瘢痕組織(纖維化)的累積
「風險因素」
多種疾病和病症會增加你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風險,包括:
- 高膽固醇
- 血液中含有高水平的甘油三酯
- 代謝綜合症
- 肥胖,特別是當脂肪集中在腹部時
- 多囊卵巢綜合徵
- 睡眠呼吸暫停
- 2型糖尿病
- 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 不明顯的腦垂體(垂體功能低下)
這些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可能性更大:
要診斷脂肪肝,醫生會記錄你的病史,進行體檢,並進行一項或多項檢查。
「病史」
如果你的醫生懷疑你可能患有脂肪肝,他們可能會問你以下問題:
- 你的家族病史,包括任何肝病史
- 你的飲酒和其他生活習慣
- 你可能有的任何疾病
- 你可能服用的任何藥物
- 最近你的健康狀況有所改變
- 如果你經歷過疲勞,食慾不振或其他無法解釋的症狀,請告知醫生。
「體檢」
為了檢查肝臟炎症,醫生可能會觸診或按壓你的腹部。如果你的肝臟腫大,他們可能會感覺到它。
但是,你的肝臟可能會在沒有擴大的情況下發炎。你的醫生可能無法判斷你的肝臟是否有發炎。
「驗血」
在許多情況下,在血液檢查顯示肝酶升高可以診斷出脂肪肝。例如,你的醫生可能會進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試驗(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試驗(AST)來檢查你的肝酶。
如果你已經出現肝病的病徵或症狀,或者可能會將其作為常規血液檢查的一部分進行,則可能會建議進行這些檢查。
升高的肝酶是肝臟炎症的標誌。脂肪性肝病是肝臟炎症的一個潛在原因,但它不是唯一的。
如果你對升高的肝酶檢測呈陽性,你的醫生可能會進行額外的檢查以確定炎症的原因。
「影像學研究」
你的醫生可能會使用以下一項或多項影像學檢查來檢查肝臟的多餘脂肪或其他問題:
- 超聲檢查
- CT掃描
- MRI掃描
- 肝纖維化掃描成像(FibroScan):該測試使用低頻聲波來測量肝臟硬度。它可以幫助檢查疤痕。
「肝活檢」
肝臟活檢被認為是確定肝臟疾病嚴重程度的最佳方法。
在肝臟活組織檢查期間,醫生會將針插入你的肝臟並取出一塊組織進行檢查。他們會給你局部麻醉劑,以減輕疼痛。
該測試可以幫助確定你是否患有脂肪肝以及肝臟瘢痕。
針對脂肪肝的治療,並沒有任何的特效藥。過往有使用減肥藥物作為治療脂肪肝的經驗,不過由於許多減肥藥物主要是抑制中樞神經,導致患者出現自殺傾向的副作用,因而許多減肥藥物皆已下市。目前使用較多的是羅氏鮮,藉由抑制脂肪吸收達到減重成果,但因容易腹瀉,對患者生活或多或少造成困擾。
基本上只要能控制體重,就能改善脂肪肝的狀況,研究證實體重若能減少 8%,脂肪肝就會消失,肝功能趨向正常,因此生活習慣的改變,包括定時定量的運動、減少攝取高熱量的飲食,都能減少肝臟脂肪的含量。但也要提醒讀者,減重不宜操之過急,應以漸進為原則,因快速減輕體重會使肝內脂肪病變加重或使纖維化轉趨嚴重,因此建議體重減輕應維持在 6 個月內減輕原體重的 10%。
另外,治療會引起脂肪肝的後天性代謝疾病,包括三高症狀、糖尿病等,也對脂肪肝的控制有所幫助。國外研究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採用低脂飲食,並輔以血糖藥物控制血糖,使患者的血糖、血脂肪與體重得以改善後,約有 96% 的患者肝功能有明顯改進,證實只要能控制好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後天代謝症狀,脂肪肝就能慢慢消失。
脂肪肝患者應慎服降脂藥。並非所有脂肪肝患者的血脂都高。脂肪肝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酒精性脂肪肝,這類患者中只有少部分人可能出現血脂增高。另一類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其原因比較複雜,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脂、藥物及遺傳因素等,還有40%左右原因不明的脂肪肝。也就是說,即使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也只有一部分人的血脂升高。顯而易見,血脂不高的脂肪肝患者服用降血脂藥,對治療脂肪肝沒有任何意義。
脂肪肝患者即使伴有高血脂症,也不要貿然使用降血脂藥。這是因為,多數降血脂藥可促使血液中的脂質集中到肝臟進行代謝,患了脂肪肝的肝臟原本就存在脂肪代謝障礙,對從血中突然來到的脂質更加難於處理,只能將其再度堆積在肝臟內,這無疑會加重脂肪肝。另外,醫生們還觀察到,長期濫用降血脂藥者可發生門靜脈炎、門靜脈周圍纖維化,甚至可促進脂肪肝向肝硬化發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主要並發症是肝硬化,即肝臟晚期瘢痕形成。由於肝臟試圖阻止炎症,它會產生疤痕(纖維化)區域。隨著持續的炎症,纖維化擴散到越來越多的肝組織。
如果該過程沒有中斷,肝硬化可導致:
- 腹部液體積聚(腹水)
- 食道靜脈腫脹(食道靜脈曲張),可能會破裂和出血
- 困惑,困倦和言語不清(肝性腦病)
- 肝癌
- 終末期肝功能衰竭,這意味著肝臟已停止運作
- 5%至12%的NASH患者將進展為肝硬化。
為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風險:
- 選擇健康的飲食:選擇富含水果、蔬菜、全穀物和健康脂肪的健康植物性飲食。
- 保持健康的體重:如果你超重或肥胖,減少每天攝入的卡路里數量並進行更多運動。如果你有健康的體重,可以通過選擇健康的飲食和鍛煉來保持體重。
- 運動:一周的大部分時間鍛煉。如果你沒有經常運動,請先諮詢醫生。
- 慎用藥物:肝臟是人體的化工廠,任何藥物進入體內都要經過肝臟解毒,所以平時不要動不動就吃藥,特別不要隨便吃廣告上宣傳的所謂保健類的藥物。出現症状的脂肪肝患者在選用藥物時更要慎重,謹防藥物的毒副作用,特別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絕對不能用避免進一步加重肝臟的損害。
此外心情要開朗、不暴怒、少氣惱、注意勞逸結合等也是相當重要的。
「何時需要看醫生?」
如果你有持續的症狀和症狀引起你的關注,請與你的醫生預約。脂肪肝的病人多無自覺症状,或僅有輕度的疲乏、食欲不振、腹脹、噯氣、肝區脹滿等感覺。由於患者轉氨酶常有持續或反覆升高,又有肝臟腫大,易誤診為肝炎,應特別注意鑒別。B超CT均有較高的診斷符合率,但確診仍有賴於肝穿活檢。臨床檢查,75%的患者肝臟輕度腫大,少數病人可出現脾腫大、蜘蛛痣和肝掌。
「我應如何應對此病症?」
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內的過度蓄積。一旦患了脂肪肝,應如何處置呢?
首先,找出病因,採取適當的措施,如長期大量飲酒者應戒酒。營養過剩、肥胖者應嚴格控制飲食,使體能恢復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人應積極有效地控制血糖。營養不良性脂肪肝患者應適當增加營養,特別是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總之,去除病因才有利於治癒脂肪肝。
其次,調整飲食結構,提倡高蛋白質、高維生素、低糖、低脂肪飲食。不吃或少吃動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飲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質的瘦肉、河魚、豆製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
還有,適當增加運動,促進體內脂肪消耗。每天跑步,每小時至少6公里才能達到減肥效果。仰臥起坐或健身器械鍛煉都是很有益的。
最後,用藥物輔助治療,脂肪肝並不可怕,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一般都能痊癒,且不留後遺症。值得指出的是,脂肪肝的預防工作應從兒童做起,尤其是獨生子女,父母見孩子想吃什麼就給什麼,活動又少,一旦變成「小胖子」,恐怕已有脂肪肝了。
脂肪肝 - 自理飲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