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腎病變可能不會在早期階段引起症狀。然而,隨著疾病的惡化,可能會出現以下許多症狀:
-
水腫:體液積聚導致腫脹,通常在下肢和面部。
-
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
噁心
-
嗜睡/疲勞,睡眠困難
-
尿量異常
-
肌肉抽搐或抽筋
-
頭痛
-
貧血:由於紅血球水平較低。
-
皮膚乾燥和/或慢性瘙癢;皮膚變黑
-
胸痛:肺部積液導致呼吸急促。
高血壓可通過以下方式促成慢性腎病:
-
高血壓對血管施加過大的壓力:當一個人患有高血壓時,他的血管會拉伸以試圖減輕這種增加的壓力。然而,最終這種拉伸可能導致腎臟中的血管疤痕形成和永久性損傷。
-
高血壓損害腎的血管過濾血液的能力:由高血壓引起的腎損傷會降低全身血管向重要器官輸送血液的能力。任何器官的血液供應減少都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
-
腎臟不能分泌足夠激素調節血壓:患病的腎臟不太能夠分泌激素調節血壓時,這使高血壓患者的情況進一步惡化。
高血壓腎病變的診斷可能涉及以下測試和檢查:
「體檢」
-
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
-
對病史進行評估
-
定期檢查血壓水平
「驗尿」
尿液試紙檢測可以檢測尿液中是否存在血液或白蛋白。白蛋白是通常包含在血流中的蛋白質,但是當腎臟的血管受損時可以進入尿液。
「驗血」
驗血包括以下內容:
-
血清肌酸酐測試:檢查稱為肌酸酐的肌肉分解廢物的水平。這些廢物通常從血液中過濾後經尿液排出,但腎臟受損會導致其滯留在血管中。
-
腎小球濾過率(eGFR)測試:用於估計腎臟每分鐘過濾多少血液。低於60的eGFR可能是腎臟損害的徵兆,而低於15的eGFR表明腎衰竭。
許多臨床病症可能有類似的病徵和症狀。你醫生可能會採取其他測試以排除其他臨床病症,從而獲得明確的診斷。
高血壓腎病變的治療可能包括以下措施:
「改善生活習慣」
-
減少鈉、鉀和磷的攝入量
-
減少攝入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
-
戒煙和減少飲酒量
-
進行適度運動,每天30分鐘,每週5-6天
-
減少攝入蛋白質
「醫療干預」
-
服用控制血壓的藥物:如ACE抑製劑、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或血管擴張劑。
-
利尿劑:可減少液體積聚和血容量。
-
腎透析或移植:在終末期腎病的情況下,進行透析或腎移植。
高血壓腎病變可能的併發症包括:
-
體液積聚:可能導致面部、手臂或腿部水腫,以及肺部高血壓和液體積聚。
-
心臟疾病:如心臟病發作、動脈粥樣硬化、心包炎。
-
鉀水平升高:可能會抑制正常的心臟功能。
-
血磷水平升高:導致骨折風險增加。
-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潛在損害:影響注意力。
-
流產:高血壓腎病變可能會導致孕婦流產。
-
免疫反應減弱:對感染的易感性更高。
-
癲癇發作
以下措施可以幫助預防高血壓腎病變:
-
定期檢查血壓
-
完全避免吸煙
-
減輕體重保持在健康水平
-
避免過量飲酒
-
小心使用藥物:注意止痛成藥和其他藥物的使用說明。過度使用藥物可導致不可逆轉的腎臟損害。
-
進行適當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改變
高血壓通常是無症狀的,可能不會出現任何病徵和症狀。定期檢查可以幫助個人和醫生更好地監測和管理你的血壓上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