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暴之戰】

推算反送中後多190萬人疑患創傷後壓力症

比率嚴重如恐襲地區

 

一張含有 文字, 室內 的圖片自動產生的描述

研究結果發現,去年反送中運動爆發期間,受訪成年香港居民中,約22%出現抑鬱症狀或創傷後壓力症症狀。研究團隊指,根據推算本港去年有多達約11.2%成年人口,出現疑似抑鬱症症狀。對比2014年佔領運動前的基線數據,有疑似抑鬱症狀人口比例為1.9%,但2017年數據已升至6.5%,去年數據更升至11.2%10年間抑鬱人口比例增5倍,即10年間增加約59萬成年患者,而當中有近30萬人出現抑鬱症狀,或與去年社會動盪有關。

 

反送中運動持續逾半年,林鄭政府未能有效回應訴求「攬炒」全港,更疑影響港人精神健康。香港大學研究團隊在國際醫學權威期刊《刺針》(The Lancet)發表最新研究,團隊比較過去10年期間收集的多項數據,發現香港持續社會動盪環境,已可能對港人精神健康構成影響。研究發現經歷去年反送中運動後,本港疑患抑鬱症及創傷後壓力症 (PTSD) 症狀人口比例,已達到21.8%,嚴重程度堪比經歷武裝衝突及嚴重天災地區,令精神及心理支援服務的需求出現大幅度上升。

 

港大研究團隊在《刺針》發表的研究報告,是一項長達10年的觀察性研究。研究人員將過去兩段時間(包括20093月至20114月,以及20118月至20143月),向本港逾1.8萬名市民進行的隨機抽樣基線調查數據;與另外兩組在大型運動爆發時間收集的數據,包括2014年佔領運動相關向逾千名成人進行的5次調查,以及去年反送中運動爆發期間,在611月兩段時間內,向1,6001,736名成人的調查數據作比較。

 

至於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症狀情況就更嚴重,研究團隊發現,在2014年佔領運動剛結束時,有創傷後壓力症症狀人口比例約4.9%,但1年過後數據已回落至2.1%。惟去年反送中運動爆發,數據即急升至31.6%,推算新增多達190萬成年人口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症狀,估計其中81萬人出現相關症狀,與去年社會動盪有關。

日花2小時社交媒體睇新聞 頻繁使用Telegram較易有病徵

研究團體以調查數據推算,去年6.96.16兩場反送中修例大遊行,至少有90萬及120萬成年港人參與。團隊估計約20.8%成年受訪者曾接觸催淚氣體或目擊相關場合;20.9%曾親歷暴力場合及嚴重受傷。研究團隊嘗試按受訪者背景進一步分析,結果顯示抑鬱症狀較易在60歲或以上的低學歷或低收入群組中出現;至於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症狀群組,年齡、收入及教育水平則與出現抑鬱症狀者相反。而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徵狀的群組中,近半對逃犯條例修例持中立意見或拒絕評論,亦未有參與早期的反修例遊行。

研究亦發現,每日花超過2小時在社交媒體觀看時事新聞,與出現抑鬱症狀及創傷後壓力症症狀有較強關連,尤其頻繁使用Telegram的用戶情況較明顯;至於瀏覽「連登」討論區的「連登仔」,則只與出現疑似創傷後壓力症症狀的關連較強。

 

研究人員估計,經歷去年的社會運動,會有額外14萬名成人需要抑鬱症門診服務,另有約36萬名成人會尋求與創傷後壓力症相關支援,相當於在現有公營醫療系統增加12%相關服務需求。研究團隊又指出是次研究有局限,只能提供個別因素與精神健康問題關聯性的觀察結果,多於尋找精神病的病因,2019年本港出現的社會動盪與精神健康問題也非存在因果關係,亦可能僅反映社會出現異常事件,對市民引發精神困擾,而非確實的精神疾病。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