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退化】青少年都會患腰椎管狹窄 微創手術復元快即晚可下床

 

不少長者都認為,步行了一段時間之後,出現腰痛、雙腳痛無力,須要稍事休息才能繼續,都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其實這可能是腰椎管狹窄的症狀。如果不及早正視,病情會漸漸惡化,步行距離會越來越短,最終可能要靠輪椅代步。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李世偉指,早期的腰椎管狹窄症狀,可處方藥物及物理治療來緩痛楚,如情況嚴重,就要透過手術清除脊椎內的增生組織,減輕脊髓神經受壓。除了傳統開放式手術外,現時亦可採用微創方法以改善病情。

 

早期會出現腳痹和腰

 

李醫生解釋,腰椎管狹窄指下腰部脊椎管收窄,主要成因是身體退化或長期勞損,引致黃韌帶和骨刺增生、椎間盤突出,導致腰椎內壁收窄,令患者出現痛楚,影響日常生活。「病人會出現腳、腳痛,甚至腰痛等症狀。通常都是步行一段短時間,便須要停一停、唞一唞。」

 

今年72歲的羅太,年初時經常覺得腳痛及腳,經磁力共振檢查後,發現患上腰椎管狹窄症,羅太指:「當時每行幾步都要找地方坐下休息,或者要人扶着才可以繼續步行!」

 

除了年長人士,年輕人也有機會出現腰椎管狹窄。李醫生透露曾見過最年輕的患者只有14歲。主要是勞損及脊椎小關節中間出現斷裂,引致脊椎滑脫所致。「退化引起的椎管狹窄會出現於腰椎第四節及第五節;而脊椎滑脫所引致的腰椎管狹窄,主要出現於腰椎第五節及底椎第一節。」

 

微創手術即晚可下床

 

傳統的腰椎管狹窄手術,會於脊椎後面開一個切口,移走脊椎內的椎板,再移走椎管內箍着神經的黃韌帶,以及增生的骨骼組織,缺點是創傷大,復元時間較長。相比之下,採用微創手術,只須開一個1厘米的切口,便可清除增生組織。李世偉醫生表示:「臨床經驗顯示,接受微創手術的病人,比接受傳統手術的病人復元較快,而手術後的痛楚亦較少。」不過由於微創手術涉及的儀器、人手等相對複雜,故費用相對較貴。

 

早前完成了微創脊椎手術的羅太笑言,「下午進行手術,即晚已經可以下床,翌日便可出院!我現時可連續步行一小時,比起之前只可步行三分鐘,有很大分別!」

 

李醫生提醒,要預防腰椎管狹窄,首要是避免脊椎致勞損,例如彎腰提取重物、坐着或站着時要保持脊椎挺直、避免過長時間坐着,每小時走動一下或做一些伸展運動等。

 

微創脊椎手術的傷口只有約厘米。

 

傳統手術須要移開脊板,抽取壓着脊椎神經的黃韌帶或者骨刺。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