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一年二十四節氣最重要的一個節令,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度,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的照射角最斜,影子最長,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天。冬至日是北半球全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古人認為冬至適逢陰陽交替時刻,陰氣盛極轉衰,陽氣剛要萌生,是冬盡春來的前兆,故稱為冬至。每年的聖誕前1221日至23日就要進入冬至,傳上一家人會做冬吃冬至飯,並有吃湯圓、吃餃子等習俗,比過年更為重視。由於冬時節天寒陰鬱,因不妨從冬至飯著手,養陰益陽,補益身心,律動健康。

 

 

養陰益陽

古人認為冬至陰極陽生,陽氣開生發,應要養陽。「陽」是指人體的活動能量,天,要顧護陽氣,避過度耗散。「陰」則是滋養人體的營養物質,冬至時候是最容易吸收外來物質,都市人容不良,導體質陰虛,在冬天需加強理氣補腎。冬至天寒地凍,宜陰陽雙補,適時養生。

 

 

雞、牛、羊

冬天可選擇食用一些溫補食材,如雞、牛、羊等,有滋補養氣、補虛暖胃的作用,可適量食用。

 

 

精選推介

 

麻油雞湯

一講到麻油雞第一時會想到台灣,香港冬至習吃湯,台除吃湯圓外,家家戶戶還會飄來麻油香。麻油雞湯適合在寒冷時候進食,有助活血、驅寒、暖身,今年疫情少出門常坐家中,冬至飯不妨喝一碗麻油雞湯,讓身體行氣活血一下。

 

雞半隻、老薑1塊(約120g)、麻油100毫升、米酒1瓶、沸水500毫升、冰糖少許。

做法:雞去除內臟、洗淨、切件。老薑洗淨、切片。

開火隨即落麻油和薑片,冷油下薑片煸炒約2分鐘至薑片色深、浸潤出香(麻油不耐高溫,熱鍋大火爆炒會變質帶出苦味),然後加入雞肉,轉大火一同翻炒約4分鐘至雞皮微帶金黃,關火,加入米酒,再開大火滾香,然後再加入沸水和少許冰糖煮滾。

 

 

 

大白菜

俗話說「百菜不如白菜」,大白菜有溫胃益氣、驅寒防風、滋陰潤燥和潤腸通便等的功用,是冬至養生進補不能缺少的蔬菜,大白菜除了媲「百菜」,還很「百搭」,搭配肉、海鮮或其皆很匹

 

 

精選推介

 

大白菜羊腩煲

秋冬進補最常吃羊肉,但羊肉吃多燥熱,搭配屬涼性大白菜,正好平衡屬性。羊肉搭配大白菜,營養價值高,補氣又潤燥。

 

大白菜半顆、羊腩1.5斤、炸枝竹4支、冬菇6粒、馬蹄8粒、乾蔥3粒、蒜3顆、薑片10片、南乳1磚、腐乳2湯匙、柱侯醬2湯匙、生抽1湯匙、老抽1湯匙、冰糖20克、紹興酒1湯匙、水800毫升。

做法大白菜洗淨,切成塊狀。羊腩洗淨、切件、汆水,沖淨備用。枝竹灼水迫油、瀝乾。冬菇浸發,對半斜切。馬蹄洗淨、削皮、切半。薑洗淨,切厚片。蒜枝洗淨,斜切成段。乾蔥去衣、切片。南乳壓成泥狀。

加熱炒鑊後加入一湯匙油,先爆香蒜段和乾蔥,盛起備用。加入少許油,放入冬菇爆香,盛起備用。加入少許油,放入薑片爆香,再加入南乳、腐乳和柱侯醬,轉小火炒香,然後加入羊腩兜勻,加入紹興酒,再加入冬菇、馬蹄、冰糖和少量水。將炒鑊內的食材轉倒入炆鍋內,加水蓋過食材,大火煮滾後轉中小火加蓋炆煮1小時(中途檢添加適量水),開蓋加入生抽和老抽拌,再加入枝竹拌勻,最後加入已爆香的蒜段。大白菜以少許油清炒,伴羊腩同吃。

 

 

 

茼蒿

茼蒿營,並帶有特殊香味,可消食開胃,且具滋陰潤肺、養心理氣、養脾補肝的作用,很適合冬至節氣食用。

 

 

精選推介

 

蒜炒茼蒿

麻油雞和羊腩煲等補食屬大辛大熱的食物,多吃容易上火,所在冬至飯裡添加一道口味清新的茼蒿菜,可有助解膩消滯、增食慾、清熱降燥。

 

茼蒿2扎、蒜頭6瓣、鹽適量。

做法:茼蒿洗淨,摘去根頭,切成適當大小。蒜頭去衣、拍扁。

燒熱穫,加兩湯匙油,爆香蒜頭。倒入茼蒿拌炒,並於鍋邊倒入少量清水,持續拌炒至軟身,加入少許鹽調味,拌炒均勻即成。

 

 

 

穴位養生

冬至是一年養生最關鍵的點,揉搓穴位可有助調理經絡,祛體濕溫陽氣,達至養生保健的功效。

 

湧泉穴

湧泉穴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在腳底前部人字狀紋路交會凹陷處,介乎腳拇趾和食趾趾縫對下與腳跟前三分之一的位置。它是腎經的首穴,《黃帝內經》中記載:「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意指腎經之氣水如泉湧,湧灌身體四肢各處。冬至地氣向上沖,按湧泉穴就如同打開生命之泉的出口,給身體源源不竭的能量,使身體氣血運暢良好,腎精充足。

 

方法:大拇指輕輕按揉穴位至感到微熱,按揉時可以其他四指助力。

 

 

*提提你!冬至養生湯水和食物選擇良多,上述為精選參考建議,身體狀況和體質因人而異,如有疑問請諮詢醫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