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心臟衰竭提38%  
1
2月病發高峯 每年兩萬人入院

 

冬季天氣特別反覆,氣溫經常大上大落,不但容易令人染病,氣溫急降更有機會增加心臟衰竭病人的發作風險。心臟科醫生指出,血管會因寒冷收縮,增加心臟負擔導致心臟衰竭病發,有研究顯示心臟衰竭病人在冬季入院人數比夏季高七成半,建議患者要按時服藥、減少鹽份及水份攝取,並在天氣寒冷的日子注意保暖。

 

心臟負責將血液泵至全身,但心臟衰竭患者因心臟泵血量不足,導致未能供應足夠的血液和氧氣給身體,引發各種症狀。心臟衰竭初期會自動調節,加大泵血量,但會令心臟負荷加大,最終導致心臟發大及功能變弱,進一步削弱泵血功能效率。心臟衰竭可由多種疾病引起,包括冠心病、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猶以65歲以上及肥胖人士更是患上心臟衰竭的高危族。患者會出現咳嗽、疲倦、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更會導致肺積水、腹部及手腳腫脹。

 

指出,醫院管理局每年有近兩萬宗因心臟衰竭住院及死亡個案,屬內科病房入院主因之。冬天有更多心臟病發入院個案,原因是天氣寒冷令血管收縮,心臟需要大力泵血才能維持血液循環,變相加重負荷,增加心臟病發風險。

 

病人宜按時服藥 減鹽少水

董引述中文大學一項2017年研究,分析2002年至2011年數據,發現心臟衰竭患者入院與季節有直接關係,冬季是高?期,1月和2月平均每日入院人數比6月至10月高約75%。研究亦發現,當氣溫由25℃降至19℃,心臟衰竭住院風險上升38%,若由25℃下降至11℃或以下,入院風險更高兩倍,當氣溫下降後約一星期是心臟衰竭病人的入院高峯期。

心臟衰竭屬慢性病,一般無法根治,董稱,只能靠藥物控制病情,傳統有多種針對心臟衰竭的藥物,藥效包括穩定心律、減低心臟負荷等,醫生會按患者病情處方不同的藥物組合,近年更有增強心臟保護性神經內分泌系統的新藥面世,能減低入院率。要降低病情惡化風險,他提醒病人日常要按醫生指示按時服藥,並控制鹽份及水份攝取,以減水腫。病人除冬天要注意保暖外,應要留意溫度變化。寒冷時易患流感,可因呼吸道感染誘發心臟衰竭,病人應每年接種疫苗。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