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類型:

 

一張含有 食物, 雪, 男人, 蛋糕 的圖片自動產生的描述

 

以下是認知障礙症活動訓練常用的活動類型:

 

1.      「現實導向」

是透過不同的環境提示,使患者重新掌握時間、人物和地點等重要資訊,藉以改善精神混亂和善忘問題,適應生活,也幫助減少行為問題。

 

2.      「認知訓練」

透過活動鍛煉患者的集中力、記憶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持續練習可改善思維。訓練媒介包括紙和筆、桌面遊戲或電腦程式。

 

3.      懷緬活動

認知障礙症首先影響短期記憶,長期記憶較能保存。這訓練的目的是有計劃地鼓勵患者,多運用長期記憶及其他尚存的認知功能。透過在一個有正面鼓勵的平台,使用引導物例如看舊相片、懷舊物件分享往事,重温生活點滴,帶來正面情緒、增加溝通能力、提升自我價值及改善社交技巧。

 

4.      「感官刺激」

認知障礙症患者常因缺乏適量外界刺激而令身體機能加速衰退,甚至出現一些扭曲的感覺,例如看見黑影以為是實物,看見風吹着的衣物以為是人等。這訓練是透過刺激感官系统,包括視覺、嗅聽、觸覺、聽覺、味覺和本體感覺,它們的功能主要是接收外界的信號,讓身體作出適當的反應。在輕鬆、愉悅及安全的環境下提供恰當的感官刺激,可使患者增強對週遭環境的適應,平復激動的情緒和改善行為問題。

 

5.      「自理活動」

是我們生活中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很多認知障礙症患者仍然有能力完成部份自理活動,如梳洗、穿衣、進食等。只要透過簡化步驟、給予口頭、視覺或觸手提示、多給予嘗試機會等,患者便可以發揮剩餘的自我照顧能力和培養自我照顧的習慣。

 

6.      「社交訓練」

是利用遊戲、活動來引導患者之間的互動,練習社交技巧,表達情緒。護老者會適時給予指引,並在旁協助及鼓勵。這訓練亦可訓練患者體能及刺激智力,增加生活情趣,帶來愉悅的情緒。

 

 

活動的準備:

 

一張含有 螢幕擷取畫面 的圖片自動產生的描述

 

l   小組活動的執行流程主要分導引、核心部份和總結,總時間約需四十五分鐘。

l   宜選擇簡單的、有趣味及可重複的活動,以便吸引患者及使其投入活動。物資可就地取材,善用日常生活物品如日曆、時鐘、生果、湯匙、碗、筷子、毛巾、鏡等,既可強化認知,亦可運用於日常生活。

l   使用工具可靈活變化,例如: 利用小毛巾代替皮球,來玩音樂傳球的遊戲,亦可做毛巾操等。用電腦列印照片或剪下雜誌上的圖片裱在紙皮上,剪開自製拼圖。

l   活動的設計以富意義、無挫敗感、經歷愉悅滿足至為重要。

l   活動亦以安全、低風險為原則。避免激烈動作的活動或使用過小的物料和利器。

 

 

 

活動的帶領:

 

l   帶領活動需具彈性,可按患者的程度而調節活動內容、物資或活動模式,使其可以靈活轉變。

l   活動的漸進變化可以從活動次數、難易程度(例如是否需要較多思考、判斷力)等循序漸進;

l   或可按參加者的反應是否良好,逐漸加長活動的時間,從旁陪伴並多作欣賞及鼓勵。

l   最重要是按患者的能力給予適當的幫助,增加患者主動性和滿足感。

l   一些特別設計的活動小組,既可延緩認知障礙症患者身體和智能的退化 ; 亦增加了護老者與患者的認識,使對患者的日常照顧更暢順。

 

 

 

策劃活動的流程

 

Activity Rundown

 

 

 

 

資料來源: 衛生署 長者健康服務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