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反復腫痛易得肛瘺

 

 

「肛瘺」的圖片搜尋結果

 

38歲的王女士是縫衣工,每天都要坐著縫衣服,加上年底工廠訂單多,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近日,她在洗澡時忽然發現屁股上有個小疙瘩,用手摸還有點痛,幾天疙瘩變大還越來越痛,她買來消腫藥膏擦但效果不明顯。後來,這個疙瘩開始流膿水,有時還會流出稀薄的糞便。後來到醫院就診才知道患上周膿腫。專家表示,經常久坐或加班熬夜的人士,當體質變差時,肛門周圍會出現小腫塊,會有微痛、墜脹感,繼而疼痛加劇甚至發燒,這很可能是患了周膿腫。若周膿腫沒有得到治療,反復發作容易變成肛瘺。目前,手術治療是根治肛瘺最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長期久坐 小心周膿腫

 

 

肛瘺周膿腫破爛後或手術切開排膿後,傷口經久不愈而形成。可以說,周膿腫是肛瘺的前期表現。解放軍第458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施章時介紹,在人體的大腸內有許多細菌,當出現便秘、免疫力下降等情況時,可導致肛腺管堵塞,這時大腸內多種細菌容易發生聯合感染形成膿腫,並逐漸擴大,使肛管、直腸周圍軟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內發生急性化膿性感染,破壞肛周皮膚。皮膚破潰後形成外瘺口,時好時壞,肛周就容易反复腫痛、溢液、瘙癢。如果膿腫不及時進行根治性切開引流,腔壁容易形成堅硬管道壁,中間遺留的空隙,就叫做瘺道。由於瘺道與肛門內相通,膿液會從瘺道內慢慢流出。若反复感染,經久不能自愈,久而久之就形成肛瘺。

 

得了肛瘺的人就像控制自己排便的閥門壞了一樣,膿液甚至糞水都會一點一點地從肛門周圍皮膚上的瘡口內反復向外流出。所以出現肛瘺問題的患者會整天覺得內褲是濕的,而且會癢,內褲都有糞便的味道,在大便時也有疼痛感。

 

施章時說,一些長期久坐、缺乏運動的人容易得周膿腫,如汽車司機、白領或經常泡網吧的人。此外,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增加患肛瘺的機率,例如有些人吃飯快又喜歡吃硬的帶殼的食物,若這些食物沒經細細咀嚼就進入消化系統,容易刺傷腸胃,使細菌有機會侵入傷口,引起肛門周圍膿腫,從而發展成肛瘺。還有一些人習慣蹲廁所一待就是1~2個小時,這樣會導致肛門周圍的靜脈回流不暢,容易引起腸疾病,正常成人的大便控制在5分鐘左右為好。

 

 

提縮運動 有助於防肛瘺

 

 

由於肛瘺常常會發展得很快,若存在著一個口,就十分容易變成多個,且肛瘺具有難根治、反復發作等特點。施章時說,其實瘺口有外瘺口與內瘺口之分,很多患者對肛瘺的認識不夠,誤以為在皮膚表面上的外瘺口膿腫消除就治好了肛瘺。其實,外瘺口膿腫消除只是治標,而肛門裡面內瘺口並沒有消腫,因此,肛瘺的假性癒合時有發生。而外瘺口的暫時閉合,也會造成內瘺口裡還殘留的膿液引流不暢,慢慢地堆積在內瘺口,造成瘺道內形成高壓,膿液就會突破原有瘺道範圍,向周圍蔓延,像樹幹長出樹枝一樣從一條瘻管變成多條瘻管,使單純性肛瘺成為複雜性肛瘺。

 

肛瘺會不會癌變?施章時說,肛瘺和癌沒有直接關係,但長期肛瘺者得不到有效治療,也有可能發展成肛管癌。因此,施章時提醒,肛瘺不宜拖,無論國內外,手術治療是根治肛瘺的最可靠和最有效的方法。

 

施章時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坐了一兩小時後要起來走動,還可常做提縮運動,一次50下左右,可預防肛瘺。吃東西時最好細嚼慢,平時要少吃辛辣食物,多喝水。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排便後保持肛門清潔。防治便秘和腹瀉,對預防管直腸周圍膿腫有重要意義。若出現肛門灼熱不適、肛門下墜、肛竇炎、肛乳頭炎,應及時治療,以免發生管直腸周圍膿腫及肛瘺

 

 

 

 

資料來源:大河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