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 隨時在你我左右

 

肺結核,又稱肺癆,在五十至七十年代初的香港非常活躍,由於當時生活水平低落,社區衛生較差,加上居住環境密集,所以容易傳播肺癆。隨著生活條件改善,現在情況已改善,不過香港每年仍有四千多宗癆病新症,死亡率約4%,因此不能掉以輕心。

 

 

抵抗力差 易受感染

 

結核桿菌可感染肺部、腸道、骨、腎、淋巴和腦等器官,當中以肺結核最為常見。結核菌主要經飛沫和空氣傳播,所以患者咳嗽或打噴嚏,都有機會把病菌傳播。如吐痰在地,痰液乾涸後,結核菌與痰液混在一起飄到空中,其他人吸入便會受感染。

 

與肺癆帶菌者有緊密接觸,或免疫系統較差的人,如患有糖尿病、愛滋病、肺積塵、長期使用類固醇或正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均較易受感染。

 

如果抵抗力足夠,即使吸入結核菌也未必發病;身體可克制結核菌在體內繁殖,令它們處於「冬眠」狀態。結核菌可在肺部潛伏幾十年,待身體抵抗力不足時才肆虐。

 

肺結核可分為開放式和非開放式。開放式肺結核表示患者的痰中有活躍的結核桿菌,所以傳染性高,需要在醫院或自我隔離,亦不應乘搭飛機,以免把疾病傳染給附近乘客。非開放式肺結核患者的痰中由於沒有相關細菌,所以傳染性較低,但仍需要徹底治療。別以為此病只出現在年長或長期病患者身上,其實任何年齡或一向健康的人士均有機會患上。

 

如何檢查肺結核?患者通常咳嗽超過一個月、痰或帶血、發燒、午後潮熱、夜間盜汗,以及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疲倦等徵狀。醫生會安排胸部X光或電腦掃描,痰細菌塗片和培植檢查,甚至需要支氣管鏡取灌洗液和抽取活組織檢查等。已發病的肺結核不會自癒,更可能蔓延其他器官,嚴重的可引致死亡,因此應及早求醫。

 

 

治療結核病 藥物依從最重要

 

治療結核病的藥物療程一般為六個月,首兩個月要用四種藥,其後四個月可減至兩種。有效服藥兩至三天後,病人的帶菌量已大減90%;用藥兩星期後通常已不具傳染性。然而如果患者不依時依量用藥,結核菌就會出現抗藥性,以致不能痊癒,還會傳染給別人。屆時要轉用二線藥物,服藥療程就要增長,藥物副作用會增加,病情也較難以受控。

 

在香港,政府胸肺診所提供監察藥物治療,患者每天前往診所,在護士監察下服藥,以確保患者沒有中斷治療。如果患者對藥物依從性不足,則可能需要入院強制隔離服藥。在私家診所求診的病人,醫生會衡量病情、病人服藥的依從性和自理能力,去決定是否讓病人自行在家服藥。病人當然要定期覆診配藥和檢查,提防藥物產生副作用。 預防肺癆,要由生活做起——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均衡飲食、持續運動,減輕生活壓力,以增強身體抵抗力。

 

 

資料來源:生活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