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肝癌九成屬原發性

肝細胞癌是一種從肝臟開始的癌症,是成年人中最常見類型的慢性肝癌,而兒童患上肝細胞癌則很大原因屬原發性。以下是 《蘋果日報》的報導,講述兒童患肝細胞癌的處理。
兒童肝癌九成屬原發性
瑪麗醫院小兒外科主管黃格元醫生表示,幼童患肝癌九成屬原發性。
肝癌是亞洲常見癌症之一,成因主要源於乙型肝炎、丙肝病毒或酗酒造成肝硬化,多見於成人;幼童罹患肝癌絕大多數屬原發性,當中又分為肝母細胞腫瘤及肝細胞癌,兩者差異在於化療對前者有效,對肝胞癌則零功效。惟不論成人或小童,手術後五年內肝癌復發風險仍達50%,醫生建議每半年接受一次肝癌篩查。
瑪麗醫院小兒外科主管黃格元表示,幼童罹患肝癌九成屬原發性,當中又分為肝母細胞腫瘤及肝細胞癌,肝母細胞腫瘤多見於1至2歲幼童,肝細胞癌則多在5至10歲期間發病,若幼童本身患有乙肝,與成人乙肝患者一樣,其罹患肝癌風險較一般人高出100倍。肝母細胞腫瘤可利用化療及切除手術「雙管齊下」治療,肝細胞癌則只能靠手術切除。
瑪麗醫院肝膽胰外科榮譽顧問竺兆豪指出,醫生在進行肝臟切除手術時,一般會多割1公分周邊,「好似切鹹蛋黃咁,割嘅時候要割多一公分周邊,以免有癌細胞殘留,除非個肝本身太細切無可切」,惟切除後5年內復發機率仍達到50%。
竺坦言,肝癌初期病徵不明顯,察覺時往往已屆晚期,「腹部唔舒服好多人都試過,以為肚餓胃痛好易忽略,去到出現眼黃、肚有腹水時已經係晚期,早發現同遲發現嘅存活率相差七成」。他提醒本身患有乙肝患者應定期服食抗乙肝藥及抽血化驗,復發率可降低40%,另外亦應每半年檢測甲胎蛋白(AFP)及超聲波,觀察有否復發。
資料來源: 蘋果日報
會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