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例「超級傷寒」台男海外染病一天腹瀉19次!醫:這3類食物要小心

 

/Users/a123/Desktop/5958e2a1f64c377f27d01e9ae68f9b2e.png

 

疾管署日前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傷寒病例,為中部30多歲男性。該如何預防傷寒呢?

 

疾管署日前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傷寒病例,為中部30多歲男性,潛伏期間曾至摩洛哥、印度、印尼及巴基斯坦出差,84日起陸續出現腹瀉、發燒、紅疹等症狀,一天腹瀉高達19次,回國就醫後檢出俗稱「超級傷寒」的「廣泛抗藥性傷寒」,為全台首例,目前住院隔離中症狀均已改善,同住家人無疑似症狀。

 

依據疾管署疫情統計資料顯示,今年截至923日傷寒病例共18例,其中14例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印尼6例,柬埔寨2例,印度、菲律賓、緬甸、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及巴基斯坦各1例;另4例為本土病例。

 

究竟超級傷寒是什麼樣的疾病?對人體有哪些危害?又該如何預防呢?

 

這「3類食物」恐是超疾傷寒傳染媒介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人類是傷寒與副傷寒的主要宿主,急性期、發病輕微者或無症狀感染後,患者可能成為帶菌者。「大部分慢性帶菌者好發於中年婦女及膽道病變者(如:膽結石或慢性膽囊炎),如有腎結石或埃及血吸蟲感染,也可能會有較高的機會變成慢性尿液帶菌者。傷寒感染者約有2-5%成為帶菌者,而副傷寒患者則較少變成慢性帶菌者。」

 

至於傳染途徑為生食或食用未煮熟、遭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貝類、水果、蔬菜皆可能遭受汙染成為傳染媒介,而帶菌者在處理食物時,也可能會汙染食品。另外,蒼蠅可能散布病菌於食品中,為傳播媒介之一。」林詠青指出。

 

他表示,感染傷寒或副傷寒後會出現持續性發燒、頭痛、不適、厭食、腹痛、相對性心律減慢、脾臟腫大、身軀出現紅疹、咳嗽、便秘或腹瀉、淋巴腫大等,傷寒若不治療,可能會造成小腸出血或穿孔,副傷寒的症狀較輕、死亡率也較低。「至於潛伏期長短會因感染病菌多寡而不同,傷寒潛伏期一般為814天(可由360天不等)、副傷寒潛伏期為110天。」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經衛生單位調查,個案出國期間未食用生食,皆在餐廳用餐,回國後三餐由家人烹煮,依基因定序及抗藥基因比對結果,研判感染地為巴基斯坦 ,另於個案檢體檢出廣泛抗藥性(XDR)傷寒菌株,為國內首次檢出,對臨床常用治療傷寒之抗生素絕大多數具抗藥性,僅能使用後線抗生素(口服Azithromycin或注射型Carbapenem)治療。

 

如何預防傷寒?疾管署:這6件事不可少

 

國際間的廣泛抗藥性傷寒疫情集中於巴基斯坦東南部信德省(Sindh)疫情持續,今年截至98日累計近5,200例,高於2016-18年全年總數,病例數中以首府喀拉蚩(Karachi)佔逾6成為多,其次為海德拉巴(Hyderabad)佔2成;該首府2017年來累計近7,200例,近4成為1-4歲孩童。另澳洲近期出現首例確診個案,為20個月大女童,發病前曾至巴基斯坦旅遊。

 

至於該如何預防傷寒與副傷寒?林詠青建議應做到以下6件事:

1.飯前、便後及用餐前均應正確使用肥皂洗手。廚房工作人員、醫護人員、看護工及托兒所員工於接觸食物前、照顧病患、為老年人或嬰兒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後,均應澈底洗淨雙手。

2.飲用水須加氯消毒或煮沸處理,避免飲用生水。

3.盡量選用熱食、熟食,甲殼類海鮮建議蒸煮10分鐘以上才食用。非即食食物最好冷藏保存,尤其沙拉及冷盤之保存應特別謹慎。

4.經常清除垃圾、廁所加裝紗窗,使蒼蠅無法孳生。

5.廁所內應充分供應衛生紙,以免糞便污染手部;使用沖水式馬桶,糞便應排入污水系統。

6.患者曾使用的廁所和受排泄物污染的場所應予妥適清潔及消毒。

 

疾管署表示,目前國內旅遊醫學門診有提供自費傷寒疫苗,提醒計劃至傷寒高風險國家或地區2歲以上之民眾(尤其前往較偏僻或衛生條件較差的小型都市、村落,從事志工活動、探親或個人旅遊等),於出國前24週先前往諮詢評估接種。另旅途中仍應留意飲食安全及落實正確勤洗手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降低感染風險;返國後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飲食史。

 

 

資料來源:Yahoo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