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疾病大掃盲:不易被發現的產後甲狀腺炎

孕婦無論在懷孕期間還是分娩期間都有機會遇到不少身體上的轉變,有些時候更可能會因懷孕而得到某些疾病,令人非常頭痛。但原來產後還有機會患上產後甲狀腺炎,而一般這種病會分成三期,大大影響甲狀腺功能及情緒,因此醫生建議女士們在產後也定期進行檢查。以下是《每日頭條》的一篇專欄,簡介了產後甲狀腺炎的病徵、治療頻率和治療方法。
產後疾病大掃盲:
不易被發現的產後甲狀腺炎
產後甲狀腺炎是自身免疫的甲狀腺的一個類型。一般在產後發病,發生在產後一年內,整個病程持續6-12個月。無痛性甲狀腺炎常常伴隨甲狀腺功能紊亂。雖然病因不清,但最近有證據提示是甲狀腺自身免疫性疾病。
產後甲狀腺炎典型病例臨床經歷三期,即甲狀腺毒症期、甲減期和恢復期。非典型病例可以僅表現為甲狀腺毒症期或者甲減期。
臨床表現:
病程和無痛性甲狀腺炎相似,患者通常無症狀,多數在產後檢查甲狀腺功能時被發現,少數是患者出現甲狀腺腫或輕度心悸時被發現。
多數患者沒有症狀,少數患者在甲減期可能有輕度水腫、乏力、怕冷等症狀,許多患者沒有咽喉部不適感,10%~20%患者有局部壓迫感或甲狀腺區的隱痛,偶爾有輕壓痛。
甲狀腺多為雙側對稱性、瀰漫性輕度腫大,峽部及錐狀葉常同時增大,也可單側性腫大,甲狀腺往往隨病程發展而逐漸增大,但很少壓迫頸部出現呼吸和吞咽困難。觸診時甲狀腺與周圍組織無粘連,吞咽運動時可上下移動。
頸部淋巴結一般不腫大,少數病例也可伴頸部淋巴結腫大,但質軟。甲狀腺毒症期的症狀往往比較溫和,不主張給予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對有症狀的婦女可選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例如普萘洛爾,採取儘量小的劑量,需要用藥數月。產後甲狀腺炎甲減期症狀嚴重者可以給予L-T4治療。隨訪頻度:每4-8周一次。在治療6-12個月後,可以嘗試逐漸減小劑量。
診斷
產後甲狀腺炎常常不容易被診斷,活檢發現像橋本甲狀腺炎一樣的淋巴細胞浸潤,但無淋巴濾泡和纖維。妊娠期甲狀腺自身甲狀腺抗體陽性者發生產後甲狀腺炎的可能性增加。產後甲狀腺炎在甲亢期血清T3,T4水平增高,TSH抑制,同時伴極低放射性碘吸取,這些實驗室檢查類似無痛性甲狀腺炎,因為哺乳期是禁止任何放射性檢查和治療的,所以多數患者不能進行甲狀腺攝碘率檢查。白血球計數和血沉正常,無眼征和脛前黏液性水腫。
一年之內,10%-20%甲功已經恢復正常的婦女發展為永久性甲減。在5-8年期間,越有50%的婦女發展為永久性甲減。發生永久性甲減的危險因素包括:甲減程度,TPOABb滴度,產婦年齡及流產史等。所以產後甲狀腺炎患者在發病後8年內,應當每年複查TSH,儘早發現甲減,儘早治療。
資料來源:每日頭條
會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