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意指由熱轉冷的分水嶺,每年922日至24日,太陽到達黃經180度,踏入晝等長的秋分。由立秋到霜降六個秋天的節氣中,秋分處於中間,此時日長夜短的時節結,是秋季的真正開始。節氣交替,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埸寒」,近日連綿下雨,秋涼如水,天降溫,慢慢開轉涼,很多人容易過敏或呼吸系統毛病發作,溫潤防涼燥的養生之道,有助健過渡秋分的天氣轉變。

 

 

清潤溫潤潤秋分

 

自立秋開總會常說起「燥」字 - 天氣乾燥、皮、口乾舌燥、秋燥傷肺等,養生之道不外乎加強潤燥。不過,秋分的不同白露的。秋分的是涼燥,而白露的」則是溫燥,因此,秋分在飲食方面潤燥與白露時的潤燥會略有差別。

 

多吃溫潤食物

 

秋分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的食物,有助潤肺止咳,紅豆、杏仁、栗子、芝麻、淮山、糯米、百合、耳、蓮子和蜂蜜等。秋天當造果,如番、蘿、南瓜、山楂、蓮藕、馬蹄、甘蔗、秋梨、柑橘、蘋果、提子、柚柿子等,也是此時生佳品。

 

精選推介

 

番薯紅豆甜湯

 

和紅豆同為溫潤食材,番薯補氣消食,並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膳食纖維。紅豆通便、利尿、袪水腫,並有健脾益胃、通氣除煩功效。番薯紅豆甜湯有助排出身體毒素,養顏養脾胃,潤澤身體。

 

 

材料:紅豆160克、番薯1條、冰糖20克。

做法:紅豆洗淨,以冷水浸泡6小時,完成後倒掉浸泡水。番薯洗淨、削皮、切塊。煲1.8公升水,水滾加入紅豆,大火煲滾後轉小火煲45分鐘,加入番薯和冰糖再煲15分鐘。

 

 

秋分吃梨

 

梨鮮嫩多汁,酸甜適口,有生津利咽、止咳潤燥和清熱化痰等功效,是解秋燥的能手。俗話說:「七月核桃八月梨」,農曆八月很適合吃梨,不過生梨和熟梨大不同,秋天宜溫潤養生吃燉煮的熟梨。

 

精選推介

 

蜂蜜燉秋梨

 

冰糖燉雪梨相信大家一點也不陌生,除了冰糖,其實蜂蜜和雪梨也是黃金組合,同是秋分的潤燥食物,做法簡單,甜蜜可口,輕鬆為你帶來溫潤。

 

 

材料:雪梨1個、杞子6粒、蜂蜜1

做法:杞子洗淨。秋梨洗淨,橫切開頂部,用匙羹把梨身中間挖出,去掉梨芯。梨肉切丁,然後放入梨中,加入蜂蜜和杞子,把梨的頂部蓋回梨身上。整個梨放在碗中,然後整碗隔水燉,水滾後轉小火燉30分鐘。

 

秋分養生要養收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自然之律,秋天陽氣收斂,人亦應順應天地,在生活習慣上作出改變,順應大自然的陰陽變化,以養收原則,強身養生。

 

早睡早起

 

秋分時候白天和晚上的時各佔一半,之慢慢步入日短夜長的冬天。秋分節氣早睡早起吸收多點陽光,有助大腦分泌情爾蒙褪黑激素和血清素等,可使人神志安寧,同時有助調和身體狀,迎短日照的冬天,避免冬季時疲倦嗜睡和心情鬱悶等情況。

清代養生學家曹庭棟著作的《老老恒言》記載:「秋宜早臥早起,逆之則傷肺。」從中醫角度,早睡可以順應自然,收斂陽氣,保持身體温熱,固護陰精;早起可以順應人體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潤養肺氣,寧心養神。

 

 

動靜鍛鍊

 

秋分開始涼燥,天高氣爽,最適宜進行各類運動鍛身體,動靜結合,養收身心。動可強身,靜則養生。「動」的運動如行山、慢跑、球類運動、踏單車等,「靜」的運如耍太極、氣功、健身操、瑜等。

運動的同時深呼吸新鮮空,多做呼吐納,排濁清肺,亦有助調養肺氣。

 

 

*提提你!秋分節氣的養生湯水和食物選擇良多,上述為精選參考建議,身體狀況和體質因人而異,如有疑問請諮詢醫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