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阻隔開肚不再黏

婦產科專科醫生林兆強

 

香港大學結直腸外科副教授潘冬松

 

 

手術無論大小都存在風險,「連」便是手術常見的風險之一,英國有研究顯示,逾九成接受剖腹手術的病人會出現術後連;另一追蹤了三萬名做過剖腹手術病人的研究則發現,十年內有5.7%病人因黏連引致併發症而入院,3.8%需動手術。

 

連問題大多屬輕微,不處理亦無傷大雅;但嚴重者可導致腸道及輸卵管堵塞,並增加日後做手術的風險,不可輕視。究竟什麽是黏連?只有剖腹手術才會發生連?遇上連該如何處理?香港近年引入防止連的薄膜,是否人人適用,效果又如何呢?

 

成因篇:傷處埋口黐附近器官

連(Adhesion)是指腹腔內有些組織或器官像膠水一樣在一起。 」婦產科專科醫生林兆強解釋,當腹腔內的器官或組織受傷、發炎時,身體會產生白血球及纖維蛋白等物質來自我修復,「原意是想『救火』,但釋放過量就可能導致傷口或發炎部位着旁邊的組織或器官,引致黏連」。常見情况包括:

·             手術導致,尤其是剖腹手術

·             身體發炎導致,如盲腸炎、輸卵管發炎等

·             極少數人有先天性連,如天生腸道和其他器官在一起

 

林兆強補充,剖腹手術因傷口大、發炎機率高,是導致連最常見的原因,「大部分剖腹手術都會導致連,以切除子宮肌瘤為例,一半病人術後出現連,例如子宮着剖腹傷口」。

 

影響篇:嚴重致小腸輸卵管堵塞

術後連雖然普遍,但大都影響輕微,毋須理會;不過若情况嚴重,會增加以後再做手術的風險,林兆強說﹕「例如小腸或子宮黏着腹膜,未必有明顯徵狀;但他日再做手術的話,醫生剖腹時就會割穿小腸或子宮,必須立即補救,否則令病人流血過多,還延長手術時間,對病人不利。」另外,某些器官的連可引致嚴重後患,例如令輸卵管堵塞導致不孕,需要手術解除。

 

香港大學結直腸外科副教授潘冬松指出,手術時刺激過腹腔內的器官,可能導致器官出現發炎反應,引起連,較嚴重的影響是導致小腸堵塞。「連是小腸堵塞常見的成因,當病人曾做過剖腹手術,出現肚痛、腹脹、嘔吐、無法排便等徵狀,照X光又發現腸道擴張,排除其他原因如腫瘤後,就會懷疑是連引起。」

 

治療篇:保守治療無效即開刀

病人若連性小腸堵塞不太嚴重,可住院接受觀察,並採用保守治療,包括服止痛藥,插胃喉引流胃部因腸道堵塞而積聚的液體,以減輕不適;通過靜脈輸液提供水分,並停止進食讓腸道休息幾日。潘冬松指,多數病人通過保守性治療,病情會好轉。

 

小腸 手術較棘手

但當病徵持續,就必須通過手術解除連。若連範圍不算廣泛,例如只有部分小腸着腹膜,可採取微創手術,在病人腹膜做小切口,伸入腹腔鏡解除黏連;連範圍較廣的話則要剖腹,大多花13個小時完成;病情較極端,如連複雜、嚴重的,則可能要做上七八小時。潘冬松強調,如非必要不建議開刀,「因為開刀解除連的同時,可能又會刺激腸道或其他器官再產生連,沒完沒了」。

 

「上周有一六十多歲病人,之前做過兩次開腹手術,出現腸塞徵狀,排除其他原因後,住院做了兩日保守治療但沒有改善,需要開腹。開腹後發現病人連嚴重,小腸與腹膜、盆腔及其他小腸在一起,最後花了8個小時才完成手術。」潘冬松解釋,一般解除連的手術風險低,但當涉及小腸便較棘手,因為小腸組織較脆弱,容易割損,引起出血或穿孔,處理不慎甚至會併發腹膜炎,後果嚴重。

 

預防篇:阻止傷口接觸其他器官

能否防患於未然,阻止連形成呢?潘冬松指,做手術時盡量小心,避免刺激或割損不必要的組織、器官,做好止血,能一定程度減少連。「所以,微創手術的傷口細、接觸器官少,引起連的機率一定較剖腹手術低。」他援引英國倫敦聖瑪麗醫院的一項大型研究,比較做過微創手術和剖腹手術的病人因連需要再入院的機率,發現前者只有6.3%,而後者有8.2%

 

林兆強表示,美國有醫生會在手術後,隔一個月左右替病人照腹腔鏡,俗稱腹腔鏡二次檢查術,如發現連可即時通過腹腔鏡來解,「連剛剛成形,沒那麼頑固,對身體尚未構成威脅,比較容易剪開。不過香港很少這麼做,因為腹腔鏡也是個手術,一樣有風險,醫生未必建議做,病人亦未必願意再一刀」。

 

技術多用於婦產科手術

近兩年新興的做法,是手術後在腹腔內的傷口施放藥物,預防連。「如果是剖腹,會直接放一種特製的薄膜在傷口部位,做腹腔鏡通常就會噴上一些藥水或啫喱狀藥物,原理都是阻隔傷口和其他器官、組織的接觸,從而防止黏連。」林兆強說,這類藥物目前在香港主要用於婦產科手術,如割除子宮肌瘤、做卵巢及輸卵管相關的手術、剖腹產子等,藥物會隨着時間在體內自動溶解。由於引入香港只有一兩年,暫時未有數據證明成效,不過外國已經使用多年,有研究顯示能減少連。

 

Fertility and Sterility(《生育與不育》)雜誌在1996年刊登的文章顯示,127個接受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的病人中,一半使用了防止連的薄膜,一半沒用。」林兆強指,該研究通過腹腔鏡二次檢查,發現無論是連的發生率、涉及的部位數目及嚴重程度,用了薄膜的病人皆明顯較低。

 

潘冬松表示瑪麗醫院亦有使用這些薄膜,但不普遍,一來成本較高,二來亦有研究顯示當手術需要割切、縫補腸道時,用這類薄膜包裹腸道駁口,可能會增加駁口滲漏的風險,導致腸道的物體如糞便等滲漏到腹腔中,「通常看病人情况是否合用,例如病人過往做過多次剖腹手術,嚴重黏連風險較高的,就會考慮使用」。

 

 

資料來源: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