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腸病毒!親寶寶造成的「疹性齒齦炎

 

看到小嬰兒嘴裡長出水泡,家長第一個想法就是「腸病毒」!其實,還有一種病跟腸病毒「長得很像」,就是疹性齒齦炎。這個病一定要近距離接觸才會傳給人,所以如果孩子得了疹性齒齦炎,罪魁禍首必定是身邊最親近、會親吻小孩的,比如說爸爸媽媽、阿公阿嬤、保母等。

 

腸病毒的症狀之一是嘴裡有水泡,因此很多人都以為以下這張圖是腸病毒。其實,這不是腸病毒,是疹病毒感染,或稱為疹性齒齦炎。因為很多媽媽對於這個兩者的區分很困擾,我特地開一篇文章跟大家介紹。

一張含有 個人, 室內, 嘴, 男人 的圖片自動產生的描述

首先,疹性齒齦炎是另一種病毒的感染,叫做人類疹病毒(Human herpes virus, HSV)。人類疹病毒有兩種,一種是HSV-2,大部分長在生殖器,造成大人的性病。另一種是HSV-1,長在嘴巴上。媽媽們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或者是其他親戚朋友,有沒有人熬夜的時候,壓力大的時候,抵抗力不好的時候,嘴唇上有一個痛痛的水泡,俗稱「臭嘴邊」,過了幾天就好了。這就是疹病毒HSV-1所造成的。

 

疹病毒的傳染跟腸病毒不同,它不是靠飛沫的傳染,一定要近距離接觸才會傳給人。所以如果孩子得了疹性齒齦炎,罪魁禍首必定是身邊最親近,會親吻小孩的,比如說爸爸媽媽,阿公阿嬤,保母等等。你可能會疑惑,最近你並沒有疹發作,怎麼會傳染呢?事實上,疹病毒平常都躲在大人的神經節裡,每隔一段時間,病毒就會出來透透氣,散散步。如果這時候大人的抵抗力很好,病毒就打道回府,如果抵抗力不好,才會發病。所以當疹病毒出來散步的時候,它就有機會傳染給小孩,大人如果抵抗力好,這時候也許沒有症狀,也不會發病,就是這個道理。

 

病毒一旦感染到小孩,小孩身上因為沒有任何抗體,其中10%的孩子就會大發作,嘴破,牙齦紅腫,流血,口臭,發高燒,這就是典型的疹性齒齦炎。疹性齒齦炎常常會發燒超過39度,而且會燒很久,甚至長達一個禮拜。經過高峰期之後,疹會漸漸癒合,但完全好要兩個禮拜。這隻病毒,將來就躲在這個被感染的孩子神經節裡,長大以後他如果熬夜,壓力大,這隻病毒就會出來作怪,像上面大人的「臭嘴邊」一樣。由此可知,疹性齒齦炎只會得一次,不會有第二次。

 

如果孩子得了疹性齒齦炎,該怎麼照顧呢?照顧的原則跟腸病毒一樣,就是不要讓他/她脫水。這時候只要孩子肯喝,什麼水都可以給他,運動飲料,電解水,都可以。冰涼的液體經過疹破洞時比較不會疼痛,孩子比較可以接受。另外布丁愛玉等等也可以吃。如果孩子痛到受不了,完全不肯喝水,猛流口水,嘴巴都不敢張開,小便量變得很少,那麼這個孩子可能需要住院打點滴,等到他不痛了能喝水再回家。住院有時候醫師會決定使用抗病毒藥物Acyclovir,這個藥需要自費使用。

 

發病的期間不要讓孩子吸吮手指,可能會讓病毒侵犯手指頭。更不可以讓孩子揉眼睛,小心病毒造成疹性角膜炎,這可是很嚴重的病。

 

 

 

資料來源: 親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