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腳又發作?穴位按摩中藥泡腳幫到你

春天潮濕,濕重易致濕邪入體,引發多種疾病,香港腳就是其一,中醫又稱之為腳氣。香港腳可傳染,令不少患者覺難以啟齒,可能選擇偷偷塗藥膏。其實從中醫角度,患香港腳應注意內在調理,助身體袪濕,以下推介相關的治療方法及日常注意。
穴位按摩
1. 太白穴
位置:是足太陰脾經的原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
按法:用拇指點按,力量以自己能承受為度,令穴位局部產生酸脹感即可;每天可按壓雙腳50至100次
功效:清熱化濕、健脾和胃
2. 三陰交穴
位置: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三條陰經之交會穴,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吋,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
按法:用拇腹按揉,可順時針按揉雙腳,力量以自己能承受為度,令穴位局部產生酸脹感即可;每天按壓雙腳5至10分鐘
功效:健脾益氣、滋補肝腎、除濕通絡
泡腳方
1. 針對糜爛型腳氣
徵狀:多發於第三、四、五足趾間,初起時足趾間會出現潮濕、水皰;脫皮後則會潮紅且糜爛面奇癢,更很易感染其他部位
藥材:地膚子、滑石粉、苦參各30克,白矾、硼砂各5克
用法:先用清水浸泡一會,煮20至30分鐘,稍稍放涼待溫度合適,再浸泡患處20至30分鐘;每晚睡前浸泡,至病愈即止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殺蟲
2. 針對水皰型腳氣
徵狀:多發於足外緣部, 初起為外壁飽滿的小水皰,數個小水皰可融合成大水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但自覺奇癢,搔抓後可引起繼發感染, 亦有機會導致小腿丹毒(一種皮膚熱毒病症)及蜂窩組織炎
藥材:苦蔘、白蘚皮、馬齒莧、車前草各30克,木瓜、蒼朮、 黃柏、生甘草各15克
用法:先用清水浸泡藥材一會,再煮20至30分鐘,稍稍放涼待溫度合適,再浸泡患處20至30分鐘;每晚睡前浸泡,至病愈即止
功效:燥濕止癢、清熱解毒
3. 針對角化型腳氣
徵狀:多發於足跟部,表現為皮膚粗厚乾燥、角化脫皮、瘙癢及皸裂,此型一般病程緩慢、纏綿難癒
藥材:苦參50克、花椒30克(放入500毫升白醋內浸泡3天,可分2次使用)
用法:藥材加兩升熱水,稍稍放涼待溫度合適,再浸泡患處20至30分鐘;每晚睡前浸泡,至病愈即止
功效:消炎解毒、清熱利濕
改善生活習慣
l 脾虛生濕,少吃生冷,辛燥,油炸食物, 減少損傷脾胃
l 保持腳部乾爽,可用酒精消毒,再塗上薄薄椰子油,然後穿上襪子,此法還可以改善灰指甲
l 特別是在梅雨天或下雨天時,可把鞋子放於通風乾燥之處,可把鞋墊從鞋子中取出,放於太陽下曬,或用熱風筒吹鞋筒一分鐘
l 穿舒適的鞋子或涼鞋
l 若家中有人感染香港腳,清洗衣物時必需分開清洗, 並用酒精消毒
l 穿襪子吸收汗水,五指襪最好,必要時可每天更換襪子2次
l 在腳上使用爽身粉或抗黴菌粉
l 欲再次穿著同一雙鞋之前,請確保其已通風至少24小時
l 在公共泳池和淋浴間穿拖鞋或涼鞋
資料來源: hk01, hello 醫師
會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