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蚊要你命! 瘧疾疫區出遊 先做功課

 

../../../螢幕截圖%202020-02-12%20下午12.45.35.png

瘧疾主要是透過感染「瘧原蟲」之瘧蚊叮咬人類而傳染。

 

農曆春節是國人出國旅遊旺季,在自由行風氣鼎盛、政府政策與企業營運考量等因素,越來越多人前往東南亞或非洲旅遊或洽公。就醫學觀點來看,前往此地需注意黃熱病、瘧疾等致命疾病。WHO1965年正式將臺灣列入瘧疾根除地區,大部分民眾對於瘧疾都很陌生,但每年仍有境外移入約1030例病例。

 

瘧疾主要是透過感染「瘧原蟲」之瘧蚊叮咬人類而傳染,也可能透過輸血、器官移植感染,且感染的母親亦可能經胎盤傳染給胎兒。疫區集中在熱帶及部分亞熱帶地區,包括:非洲、中南美洲、東南亞、南亞及大洋洲島國。

 

感染瘧疾後症狀於1028天內開始產生,依感染的瘧原蟲種類有所差異,最早可能是7天,若有使用預防性藥物則最晚可能延遲數月到1年才出現症狀。典型症狀為間歇性寒顫、發燒、冒冷汗,也可能伴隨頭痛、背痛、肌肉痛、噁心嘔吐、下痢、咳嗽等症狀,嚴重者可能昏迷,甚至死亡。

 

要預防瘧疾,主要分為個人防護與藥物預防。個人防護措施以避免蚊蟲叮咬為主,避免在黃昏到凌晨這段瘧蚊活動的高峰期外出、穿著淺色長袖的衣褲、長襪及包鞋,裸露部位可使用含有DEET(又稱「待乙妥」、「敵避」;為藥局才可販售之指示用藥)成分的防蚊藥劑,並按照包裝說明按時補擦,選擇有紗門紗窗且環境衛生設備良好或有空調設備的旅店,睡覺時使用蚊帳,並檢查蚊帳是否有破洞。

 

藥物預防部分,民眾前往疾病流行地區前一個月,可先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感染風險,並依指示服用瘧疾預防藥物;目前國內有四種預防用藥,包括doxycycline(去氧羥四環黴素)、atovaquone/proguanil(阿托奎酮與氯胍混合製劑)、mefloquine(美爾奎寧)、hydroxychloroquine(羥氯奎寧),服藥時需多加注意相關服藥方式、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瘧疾仍是世界上普遍的傳染病,除了於疫區需定時服藥及做好防蚊措施外,離開疫區後仍須依照藥物種類按時間繼續服用預防藥物,以預防感染症發生。旅遊期間或離開疫區後一年內,若出現間歇性發熱、發冷或其他類似流感症狀,應迅速就醫,若延誤治療,可能會致命。就醫時應告知旅遊史及曾否服用藥物,供醫師診斷與治療參考。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